top of page

性別決定了數學能力?

「男孩子更容易學習數學!」「女孩子數學能力就是比男孩子弱!」你是否聽過這些說話?在小朋友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從外界接收到這種觀點,影響他們學習的情緒,令他們懷疑自己的數學能力,然而這種觀點又是否正確?

女孩子數學能力一定弱於男孩子?

家長常常都會對小朋友數學能力上有著一種迷思:女孩子的數學能力不及男孩子,男孩子在數學上總會優勝於女孩子。然而,2019年《Science of Learning》期刊中的研究指出,男生與女生在計算時的大腦活動完全沒有差別,男女大腦表現出的數學處理能力一模一樣,而在觀看數學教學影片時的大腦反應也沒有不同。從研究結果中可得知,男女在學習數學上並沒有能力上的差別,不存在女孩子沒有「數學天份」的說法。


社會及家庭的性別刻板印象

從上文可得知,男孩子與女孩子在數學能力上並沒有任何差別,但又為何坊間總流傳著女孩子數學能力差的迷思?從社會風氣及家庭教育上進行了解可能就能找出其因。

老師及家長在對待男女的態度是有著不一樣的,面對男孩子在學習數學、科學上老師及家長所傾注的期望往往更大,而面對女孩子則可能會在舞蹈、音樂等藝術層面給予更大的期望,低估了女孩子的數學能力。從而造成了一種性別的刻板印象,女孩子在這種印象下逐漸接受並認同自己的數學能力不及男孩子的說法,影響了自身對學習數學的情緒,有更甚者全然放棄學習數學。

然而現代社會中,性別不應該是禁固任何人的一道枷鎖,所謂「女孩子數學能力一定差」的迷思亦應一併淘汰。


打破刻板印象,由數感入手!

香港記憶學院就著我們過往10年教學經驗,發現數學成績強弱並不取決於學生性別是男或是女,而是取決於家長是否有提早進行啟蒙,為小朋友培養一項重要能力——「數感」,數感是是理解數字、理解抽象和具體之間關係的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如同方向感和音感一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為了幫助小朋友培養數感,我們創辦了「音樂數感課程 Kill the long time」透過音樂和唱歌方式,讓小朋友能熟記20以內的加減數、20以內的平方及開方(即乘/除)等等的方程式。用唱歌培養小朋友擁有和成人一樣的數感能力,幫助孩子提升數學興趣的同時亦令小朋友日後能更快地對算術題作出運算。




349 vi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