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狂做數學題已失效?! 要孩子數學叻要先練好「數X」?

你是否認為只要反復做數學題,數學科成績就會好? 你是否正為你的子女尋找一個有效而不痛苦的提升數學能力的方法? 這次我們推出的《音樂數學課程》絕對會令徹底改變你對數學的認知!

反復做試題只會減低讀書樂趣!

許多家長發現小朋友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下降,以為是小朋友覺得數學很無聊,但事實上真正令孩子感到無聊的不是數學,而是「反復練習」!不斷做數學試題的確可以令數學成績有進步,但這種的進步方法又慢、又沉悶,又痛苦。試想想,如果小學生由小一開始不斷被操卷至小六,到升上中學又再次操數學題,你認為你的子女對讀書還能抱有興趣嗎?


練舞VS練數?!

為了精通數學內容和考取高分,我們總是讓小朋友反覆練習,因此才令數學變得無聊。以練習跳舞為例,很多小朋友都喜歡跟隨音樂自由舞動身體、蹦蹦跳跳。可是,若然我們為了讓小朋友精通舞蹈動作而要求他們只能反覆練習抬腿,每一下抬腿時要維持標準的姿勢,有一丁點的錯誤都要重來,更要做滿100次才能練習下一個動作,而不是享受跳舞的樂趣,這樣小朋友還會喜歡跳舞嗎?


有甚麼方法能提升學習興趣?

《Carl Weter's educational law》中寫到「從小就在痛苦之中學習,他們怎麼能夠熱愛學習呢?」其實學習數學和跳舞一樣是很有趣的。那麼,有甚麼方法能夠讓孩子精通內容又不會感到無聊呢?


數學好,先練好數感!

數感(number sense)這個理念在1954年被提出,簡單地説,數感是理解數、理解抽抽象和具體之間關係的能力。


例如問40+30=?,相信大家會極速回答70,這答案不需要經過任何計算,是憑過住無數的接觸後藏在記憶裡的,所以成人數感會比小朋友好、運算也比他們快,越是數學好的人,他們對運算的記憶會越多。


我們要小朋友記憶20以內的加減數,便是希望他們擁有和我們一樣的數感,如果他們懂得講出2+5=7,11+7=18(雖然不知所以然),但當他們學習加減的原理時,還會怕他們學得慢嗎?

我們記20以內的平方及開方(即乘/除),也是同樣原理。


註明:我們不是教小朋友計數,只是提早擁有數感。


《音樂數感課程》

香港記憶學院已研發出一套利用歌唱提升孩子數感的方法,讓他們一邊唱歌,一邊把加減數、乘數表、面積及體積公式等通通記進腦海裡,令所有小朋友都能在沒有壓力又不沉悶的情況下學習數學。透過數學與音樂的結合,我們能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提升數感、學習數學、愛上數學,令數學不再是家長和孩子的惡夢。


課程目標:

兩個月內學會以下內容

  • 2-9乘數表

  • 100以內質數

  • 20以內加/減數

  • 完全平方數

  • 面積及體積公式

  • 分數轉小數(贈送課程)

想希望提升子女數感能力,或對《音樂數感課程》感興趣,立即向我們查詢報名吧!

902 views
bottom of page